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十二篇范文之一的《论语》(论仁、论孝、论君子)温习重点!
更详细的视频讲解,可通过活石DSE课堂站www.lsa.com.hk或联系娜娜老师学习。如果想更多学习必考的其他十二篇章,可在后台留言回复【中国语文】便可领取学习。
子曰:「不仁者,不可以久处约,不可以长处乐。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。」(《里仁》第四)
孔子说:「没有仁德的人,不可以长期处于穷困的境况中,不可以长期处于安乐的境况中。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践仁,有智慧的人藉着实践仁德而得到利益。」
子曰:「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」(《里仁》第四)
孔子说:「财富和显贵,是人人都想得到的;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们,不可以接受;贫穷和卑贱,是人人都厌恶的,不以正当的方法摆脱它们,不可以离去。君子抛弃了仁德,怎样成就他的名声?即使短至一顿饭的时间,君子也不会违背仁德,仓卒紧迫的时候必定如此,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必如此。」
颜渊问仁。子曰:「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」子曰:「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」颜渊曰:「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」(《颜渊》第十二)
颜渊问甚么是仁德。孔子说:「克制自己的私欲,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,就是仁德。一旦能做到这一点,天下的人都会归服你的仁德。实践仁德全凭自己,难道是凭借别人吗?」孔子说:「不看不合乎礼节的东西,不听不合乎礼节的说话,不说不合乎礼节的话语,不做不合乎礼节的事情。」
子曰:「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」(《卫灵公》第十五)
孔子说:「志士仁人之中,没有人会为求生存而损害仁德,却有人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性命。」
樊迟御,子告之曰:「孟孙问孝于我,我对曰,无违。」樊迟曰:「何谓也?」子曰:「生事之以礼;死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」(《为政》第二)樊迟驾车时,孔子告诉他说:「孟孙问我甚么是孝,我回答他说:『不要违背』。」樊迟说:「这是甚么意思?」孔子说:「(父母)在生时,按照礼节来侍奉他们;(父母)死后,按礼节安葬和拜祭他们。」
子游问孝。子曰:「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;不敬,何以别乎?」(《为政》第二)子游问甚么是孝道。孔子说:「现在的孝道,就是说能够供养(父母)。即使是狗只、马匹,都能得到饲养;(供养父母时)没有心存敬意,(跟饲养狗只、马匹)有甚么分别?」
子曰:「事父母几谏,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,劳而不怨。」(《里仁》第四)
孔子说:「侍奉父母时,要委婉地劝告,看到自己的心志不获(父母)听从,也要恭敬而不冒犯他们,忧伤而不怨恨。」子曰:「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」(《里仁》第四)孔子说:「父母的年龄,不能不知道。一方面(因他们长寿而)欢喜,一方面(因他们年事已高而)恐惧。」子曰:「君子不重则不威;学则不固。主忠信。无友不如己者。过则勿惮改。」(《学而》第一)
孔子说:「君子不庄重,就不会有威严;所学的也不会巩固。以忠心、诚信为主要原则。不要结交(品德)不如自己的人,犯了错不要怕改正。」
子曰:「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」(《述而》第七)孔子说:「君子的胸怀坦然宽广,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。」
司马牛问君子。子曰:「君子不忧不惧。」曰:「不忧不惧,斯谓之君子已乎?」子曰:「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?」(《颜渊》第十二)司马牛问甚么是君子。孔子说:「君子不忧愁,不恐惧。」(司马牛)说:「不忧愁,不恐惧,这就可以称作君子吗?」孔子说:「自我反省而没有愧疚,何来忧愁、恐惧?」子曰:「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」(《颜渊》第十二)孔子说:「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,不促成别人的坏事。小人则相反。」子曰:「君子义以为质,礼以行之,孙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」(《卫灵公》第十五)孔子说:「君子以道义为根本,依照礼节实行它,以谦逊的话说出它,用诚恳的态度完成它。这就是君子了!」子曰:「君子病无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」(《卫灵公》第十五)孔子说:「君子忧虑自己没有能力,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。」子曰:「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」(《卫灵公》第十五)「学则不固」(固:有「巩固」、「固陋」两解。「学则不固」有两解:一、 即使读书,所学也不会牢固;二,学了就不会闭塞浅陋。)《论语》中的〈论仁、论孝、论君子〉主要是说明孔子对仁、孝及君子的见解。「论仁」是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待人接物方面,说明「仁」的内容和表现。而「论孝」则说明孝的本质,以及对待父母应有的孝道。最后「论君子」就从为学修身及言行处世方面,说明「君子」的本质和应有的行为态度,点出「君子」与「小人」的分别。
第一部分【论仁】(第1至4节):共有四章。第一章强调仁的重要和指出仁者和知(智)者对仁的不同态度;第二章讲君子对仁的应有态度;第三章讲求仁的方法;第四章是仁的最高层次,即「成仁」,突显成仁的重要性和艰巨性,为了仁,有时要作出牺牲,甚至献出生命。第二部分【论孝】:「樊迟御」一章内容论孝与礼之关系,表述礼即是孝,对待父母在生与离世,都需要据礼行之;「子游问孝」一章以对待动物和父母作喻,阐述「敬」是孝的最重要表现;而「事父母几谏」一章阐述父母有不对之处时,为人子者仍要恭敬,亦是孝的表现之一;最后「父母之年」一章,主要讲述孝的另一表现是要将父母时刻记在心上,既为其长寿而高兴,也为他们逐渐衰老而忧戚。第三部分【论君子】:阐述君子应有的品德、修为,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分别。「君子不重则不威」一章中,孔子提出君子四种应有品德:庄重威严、认真学习、慎择朋友、过而能改。「司马牛问君子」、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」、「君子义以为质」、「君子病无能焉」四章,是阐述孔子心目中,作为君子的应有修为:其一,君子不忧愁、不恐惧,行事光明磊落,能自我反省;其二,君子言少做多,以说得多、做得少为耻;其三,君子对于事业,以合宜为原则、依礼节实行之、用谦逊的说话说出、用诚实的态度完成;其四,君子愧于自己没有能力,不埋怨别人不了解自己。「君子坦荡荡」、「君子成人之美」、「君子求诸己」三章则是专讲君子与小人之别。对偶句,如「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」,往往连同对比手法,如「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」、「君子求诸己」、「小人求诸人」等反问句,如「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」、「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」。有时亦会结合了疑问句与反问句,如「曰:『不忧不惧,斯谓之君子矣乎?』子曰:『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?』」排比句,如「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」以增强了文句的对称美及说话者的气势。如君子对「富与贵」、「贫与贱」应有态度的对比。如犬马与人子的对比:「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;不敬,何以别乎!」又如君子与小人操行的对比「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」、「小人反是」